美國霍尼韋爾、英國GKN Aerospace、美國GE航空、法國泰雷茲、西班牙Aciturri等航空公司,以及歐航局等,都在3D打印航天方面邁出了實際的步子。對這些同行來說,在3D打印方面濃墨重彩的布局,既意味著機遇,也意味著挑戰(zhàn)。毋庸置疑的是,航天航空,正醞釀一場“狂風暴雨”般的制造與技術(shù)革命。今天,隨《3D打印世界》來看看航空航天巨頭霍尼韋爾和GKN Aerospace的增材制造“新動作”。
GKN Aerospace:可制造完整機翼
GKN Aerospace在英國、美國和瑞典設有全球*中心,他們目前在研發(fā)一些獨特的制造工藝,挖掘垂直應用潛力——從旗下GKN粉末冶金事業(yè)部的金屬粉末產(chǎn)品到航天航空部件。
其他的金屬部件制造工藝會造成許多材料浪費,而金屬3D打印技術(shù)能“消化”這些問題。3D打印甚至能夠制作完整的機翼,以及飛機引擎。
霍尼韋爾:瞄準鋁質(zhì)金屬部件制造
霍尼韋爾*新開設的活性金屬增材制造工廠安裝了7臺增材制造設備。作為其鳳凰城增材制造技術(shù)中心的補充,這座工廠主要進行鋁質(zhì)金屬部件制造,目前還推出了鈦鋁合金部件。對北美市場來說,它是這類工廠中的“*座”。
“這是北美的*個鋁金屬增材制造實驗室。我們在航天航空業(yè)務中對此需求量很大。”實驗室負責人、霍尼韋爾資深工程師Donald Godfrey介紹。供應商可能會希望用40萬美元和10個月時間制造一個齒輪箱,但霍尼韋爾實驗室的員工們能夠在4萬美元的成本基礎(chǔ)上,將時間縮減為4天。“實現(xiàn)內(nèi)部制造,意味著更便宜、更快速。”Donald表示。據(jù)透露,Donald花了500萬美元設立的鎳金屬3D打印實驗室,在短短6個月時間,就獲得了政府資助的一個價值2200萬美元的研究項目。除此之外,3D打印還可以制作復雜、精細的部件結(jié)構(gòu)。
據(jù)外媒Phoenix Business Journal透露,霍尼韋爾還將建設3萬平方英尺的工廠,并配備10-16臺金屬增材制造設備。據(jù)了解,霍尼韋爾利用3D打印的經(jīng)驗已逾8年,配備的3D打印機類型有激光、電子束、砂型,可制造鎳、鋁和其他金屬合金的增材制造部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