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在政策扶持下,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迅速,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起到了積極作用。但目前來看,新材料產業競爭力依舊薄弱,核心關鍵材料對外依存度仍較高。未來,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性引導、改善市場化環境。
材料行業是一國工業體系的基礎,新材料的研發則關系著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的發展。正因此,我國多次出臺針對性政策鼓勵發展新材料產業。
然而,材料領域的一大特點是研發投入大、研發周期長,因此盡管國家大力支持,但實際情況并不樂觀,關鍵新材料自給率仍堪憂。
除了核心關鍵新材料自給率不高,也出現某些領域過剩的擔憂。例如,多晶硅、碳纖維、鋰電子等熱門新材料出現扎堆,部分地區陷入結構性過剩窘境。
對此,未來可以試著打造國際*的新材料創新高地,以吸引更多專業人才。同時,落地相關產業扶持政策,完善政策引導機制。
新材料被認為是21世紀*具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特別是我國經濟結構面臨轉型升級,更需要新材料產業做支撐,為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發展奠定基礎,前景十分樂觀。
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中國新材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》數據顯示,我國新材料產業產值已從2010年的6500億元增至2014年的16000億元,年均增速達25%。
可以預見,未來幾年內,新材料產業仍將處于黃金發展期,產值保持快速增長,年均增速有望維持在20%以上,發展空間巨大。
與此同時,隨著家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,新材料產業市場潛力逐步釋放。到2020年,新材料產業有望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。
另外,新能源汽車、可穿戴設備、航天軍工等新興領域蓬勃發展,也將進一步刺激新材料產業的增長,加快核心關鍵材料的突破。
總的來說,新材料產業前景大好。但是目前競爭力薄弱,亟待多措并舉完善制度,發揮市場主體作用,助力新材料產業發展。如此才能實現《“十三五”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》目標,即到2020年重大關鍵材料自給率達到70%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