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能源汽車巨頭比亞迪準備一改此前的發展模式。
在汽車制造領域,絕大多數汽車制造商都只將發動機、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掌握在自己手中,而其他零部件則選擇從其他專業供應商那里采購。但是,仍有少數像比亞迪這樣的汽車制造商選擇“垂直一體化”的發展模式,從整車和零部件的研發、制造都由自己完成。
日前,比亞迪汽車電子事業部總工程羅如忠表示,從現在起比亞迪的整車跟比亞迪零部件已經脫鉤,比亞迪整車可以向任何一家外部的零部件供應商采購;同時,公司也允許比亞迪零部件事業部和其他事業部,可以往外供應。
對上述拆分消息,4月5日下午,比亞迪方面向《國際金融報》記者證實了此事。
拆分零部件
近兩年,自主品牌的發展令人刮目相待,長安、傳祺、吉利、傳祺等自主品牌先后崛起,雖然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風生水起,但是在傳統燃油車領域卻不溫不火。
業內資深人士告訴《國際金融報》記者:“跟吉利和榮威這些自主品牌相比,比亞迪的差距主要是在設計和采購體系上。”
隨著自主品牌不斷的發展,其他自主品牌已在慢慢形成自己的獨特的設計語言,并給旗下車型增加了不少附加值,譬如榮威的“律動設計”,吉利的“中國風”設計等等,但是,比亞迪的產品在造型設計卻一直被人詬病,在行業內也不受待見。
而在零部件供應上,其他自主品牌可以從全世界所有的供應商中進行挑選,在價格、質量和供應穩定情況等方面都可以很好把握。但在比亞迪,由于零部件都是兄弟單位,不管東西好壞無法選擇,就是價格也沒得商量。
有消息人士向《國際金融報》記者透露,“由于零部件只供應自家產品,比亞迪的零部件生產隨著企業規模走,產量一直無法使規模大幅擴大,成本分擔有限。”
目前,比亞迪汽車版塊業務已決定,除保留整車四大工藝之外,所有的零部件業務將全部分拆,進行市場化運營。拆分之后,比亞迪可以向任何供應商選擇適合自己的零部件,同時原本的零部件事業單元也將進入市場與其他公司競爭。
《機汽》執行主編婁兵告訴《國際金融報》記者,“對于比亞迪來說,這將有利于其進一步聚焦整車業務。而進入市場競爭的零部件公司,會受到市場的洗禮,一部分可能會造成損失,而活下來的子公司將會有更大發展。”
電池怎么辦
就在不久前,北方一家知名電池制造商告訴《國際金融報》記者,“我們今年全年的產量都已經被承包了,全是動力電池。”對于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如此火爆的情況,他們也是始料未及,已決定繼續擴大產能。
同樣,比亞迪汽車也是這波新能源熱潮中的贏家。根據比亞迪發布的2016年度財報,比亞迪在去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034.7億元,同比增長29.32%。而汽車及相關產品業務的收入為570.1億元,同比增長;其中,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營收為346.18億元,同比增長79.9%。
從數據上來看,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營收已經超過了傳統燃油車業務。業內人士表示:“比亞迪當前的成績,與其*行業10年布局新能源汽車,和較早地掌握電池、電機、電控等新能源核心技術有很大關聯。”尤其是在動力電池領域,在市場供應緊張的情況下,比亞迪汽車不會像其他汽車制造商那樣在產能方面受到限制。
與其他被拆分出來的零部件業務不一樣,比亞迪動力電池業務的關鍵在于是否會向其他汽車制造商供應。
《2016年中國鋰動力電池研究報告》統計數據顯示,2016年中國國內鋰動力電池企業出貨量合計達到30.5Gwh,同比2015年的17.0Gwh大幅度增長79.4%。其中,比亞迪排名*,出貨量為8229.76Mwh;寧德時代排名第二,出貨量為6261.81Mwh;沃特瑪排名第三,出貨量為2533.64Mwh;合肥國軒排名第四,出貨量1928.12Mwh;天津力神排名第五,出貨量為1742.73Mwh……
雖然比亞迪排名*,但整個動力電池的市場空間很大,而且在不斷增長。但是,在汽車用動力電池領域,比亞迪只供應自家生產的秦、E6、K9等新能源汽車,這人為限制了比亞迪動力電池的發展。
與此同時,成立于2011年的寧德時代,雖然起步較晚,但快速地建立了動力和儲能電池領域完整的研發、制造條線,擁有材料、電芯、電池系統、電池回收的全產業鏈核心技術,成為全球第三、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二的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商。2017年,寧德時代產值超過250億元,其客戶包括寶馬、上汽集團、吉利汽車、長安汽車、北汽新能源等。
按照國家“十三五”的發展規劃,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實現當年產銷200萬輛以上,累計產銷超過500萬輛。對于比亞迪來說,如果在動力電池領域繼續執行保守的策略,只會將這一龐大的市場拱手送人。
有接近比亞迪的消息人士向《國際金融報》記者表示:“目前還不清楚,如果其他主機廠有需求或許公司也會供應吧。”